邮箱登录     |     OA登录     |     内网登录     |     下载中心  

搜索
搜索
11月14日上午,山东省科协海智工作基地(以下简称“海智基地”)揭牌仪式在八角湾科创中心顺利举行。烟台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海涛、副主席韩长安、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赵玲、科创平台处处长刘镇秀、黄渤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副主任徐书生等同志参加仪式,共同见证海智工作基地设立。
9月13日,黄渤海实验室/烟材院人事教育部门举行2023年新入职员工和新入室研究生教育培训会。黄渤海实验室主任刘维民院士及各位领导参加会议,黄渤海实验室副主任徐书生主持会议。
黄渤海实验室精密制造材料与技术团队在前期针对水凝胶结构设计和先进制造的研究基础上(Adv. Funct. Mater. 2023, 33, 2210395;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108845; Small 2023, 2206819; Chem Eng J. 2023, 457, 141268),近期以制备具有优异耐候性的超强水凝胶为目标,通过碱诱导去质子化和离子簇的解离与重铸,结合冻融循环制备了具有致密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该方法制备的PVA水凝胶具有高强度(9.64±0.5MPa)、可压缩性(负载物体超过其重量的约10000倍)、可回收性、耐多种溶剂性、抗冻性(即使在-40°C下也保持柔性和导电性)及诸多优异性能。
黄渤海实验室精密制造材料与技术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在前期针对3D打印构筑超低收缩率陶瓷的研究基础上(Ceramics International, 48 (2022) 10843-10851;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8 (2022) 864-871),近期以快速高效制备复杂结构功能化陶瓷为目标,受生物体布利冈结构启发,利用无机粘结剂为陶瓷骨架,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仿生布利冈结构的不同螺距角螺旋陶瓷催化器件,螺距角(α)分别为30 °、45°、60°、90°和布利冈螺旋状催化陶瓷,用于甲苯蒸汽的催化性能研究,在200 °C下获得的甲苯转化率分别为92.51%、92.46%、90.67%、78.51%、95.52%,证明了不同结构设计对于催化效率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8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峰、吴杨副研究员、马正峰副研究员以及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高新技术处处长于星圆、黄渤海实验室胡克苓副研究员一行赴烟台东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调研,并与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交流。
近期,西北工业大学齐卫宏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刘维民院士合作研究发现,镍纳米颗粒修饰缺陷二硫化钼能够形成光门控效应,可显著改善器件的红外光电探测性能。该发现可用于揭示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形成的异质结的载流子传输特性。相关研究成果以“A High Performance MoS2-Based Visible-Near Infrared Photodetector from Gateless Photogating Effect induced by Nickel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Research》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支持。
为深入了解骨干企业的需求,科技促进产业发展的状况,7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峰、吕文泉副研究员以及黄渤海实验室研究员姜金龙、主任助理邹强一行赴杰瑞集团考察交流。杰瑞石油装备集团副总裁李心成、总工吕亮等陪同调研。
7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周峰、研究员徐书生、副研究员马正峰一行赴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访问交流。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黄渤海实验室)党务负责人姜金龙、副主任栾祥波等陪同前往。
7月24日下午,2023年第二期黄渤海实验室·睿智创新·企业家论坛在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G栋成功举办。本期论坛邀请了杰瑞石油装备集团副总裁李心成,实验室产业研究员杜洪彦主持本次论坛。实验室主任助理吕文泉为李心成副总裁颁发了“产业技术研究员”聘任证书。
6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化所”)与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黄渤海实验室”)组织召开“通用型润滑剂构效关系及功能集成材料研究”研讨会。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出席,兰化所所长周峰参加并主持会议。
6月15日至16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峰在烟台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深入合作企业烟台东星集团有限公司了解相关科技攻关进展情况。
近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的冯凯等人将纤维素纳米晶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以及少量的赤藓糖醇 (erythritol) 进行共组装后,再进行紫外光固化,得到具有鲜艳结构色的复合涂层 (图1)。PEGDA以及赤藓糖醇的加入向CNCs涂层中引入了柔性共价交联结构,不仅提高了涂层的机械强度,还赋予了该涂层可逆多重刺激响应性能。该CNCs复合涂层可以通过表面颜色的变化快速鉴别相似溶剂,包括同分异构体(正丙醇与异丙醇)、同系物(氯仿与二氯甲烷)以及互溶溶剂含量的鉴别,如四氢呋喃与丙酮中含水量的测定,乙醇中少量甲醇的测定(图2)。同时,该材料具有湿度响应性能,涂层表面结构色随着外界环境的湿度变化 (30%RH-98%RH) 发生改变,透射峰红移最高可达262 nm,实现表面颜色从“青-橙-红-灰”的可逆转换;基于此,涂层表面还实现了刺激响应的防伪加密的功能。
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化所”)所长周峰赴黄渤海实验室进行调研,与兰化所在烟职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实地调研科研人员目前工作进展、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研究所工作的建议。
6月13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黄渤海实验室”)党支部与工会联合举办“廉洁书画展文韵 笔墨丹青绘清风”主题教育摄影书画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委七月“廉政建设月”要求,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引导全体职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凝心聚力,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黄渤海实验室主任助理、工会主席吕文泉主持此次活动,党员代表、工会代表及职工代表参加此次评选活动。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黄渤海实验室与合作单位、开放课题承担单位全新的研讨交流模式,为推动生物材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做出更大贡献、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研讨会也为学术界、产业界和研究机构搭建桥梁,促进知识交流和创新碰撞,并为多方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为推进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黄渤海实验室”)和日照市莒县企业的产学研合作。5月25日上午,由日照市科技局党组成员、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徐若菲,莒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尹进华同志等一行20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渤海实验室考察学习。
为引导科研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意识,营造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良好学术生态,5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黄渤海实验室”)主任刘维民为全体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做了关于“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学风建设”的讲座,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组织青年职工和研究生一同参加。
为积极响应全国科技活动周号召,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将热爱科学的种子埋进莘莘学子心里,5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刘维民在烟台市开发区高级中学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开展了一堂生动前沿的科技讲座。
       二维材料层间以范德华力结合,这种弱的非键相互作用使得二维材料之间可以任意堆叠而无需晶格匹配,容易形成摩尔纹超结构(图1)。摩尔纹随二维材料层间旋转而变化,且与层间摩擦力密切相关,适当的层间旋转可以形成特定的摩尔纹,使得摩擦力近乎消失(摩擦系数小于0.001),实现层间超润滑。截至目前,二维材料形成的摩尔纹对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缺乏合适的理论模型,相关工作已成为二维材料层间摩擦力研究的前沿内容。
3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主任刘维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军、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峰、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副主任栾祥波,同中核404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一行深入烟台当地核电企业走访调研,烟台市科技局副科长邹强陪同。
为加强核防护材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核防护材料与技术快速发展,在山东省科技厅指导下,由烟台市科技局、烟台市蓬莱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承办的“核辐照防护工程材料与技术研讨会”,2023年3月8日在烟台蓬莱召开。
  为深化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3月3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八角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一行五人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座谈交流。青岛开发区管委副主任李博,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部、投资促进部和开投集团相关负责同志参与座谈。
2月25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简称八角湾实验室)举办“八角湾科技论坛”系列论坛(六)。论坛邀请哈尔滨工程大学卢熙群教授作题为“动力装置中的摩擦学问题分析案例”的学术报告。八角湾实验室王晓龙研究员主持会议,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参加了论坛。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八角湾实验室”)由山东省政府和烟台市政府共建的事业单位法人,于2020年10月9日注册成立。八角湾实验室坐落在山东省工业第一强市、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总规划用地325亩,5年建设总投资25亿。八角湾实验室以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和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为目标,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止目前,已聘用6位院士以及10余位国家级、省部级人才担任八角湾实验室学科带头人,计划于2024年底前,科研人员规模达到300人。持续打造“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加速基地(初试、中试及小规模生产)+科研创新总部基地+产业发展基金”五位一体,对标国际、国家顶尖创新平台,凝聚、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组织实施重大科研任务,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速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不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八角湾实验室、烟材院召开2023年研究生安全第一课教育培训会议,全面普及实验室安全常识。
八角湾实验室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技术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动态多尺度接触耦合协同调控的可逆黏附水凝胶材料(DMCS-水凝胶),具备可逆的、快速的、大跨度的黏附调控。该材料在分子尺度,基于水凝胶表面的去水化和水化导致黏附分子暴露和屏蔽,继而影响微观尺度的界面相互作用;在介观尺度,基于表面粗糙度和模量的可逆变化,进一步影响介观尺度的真实接触和接触速率。最终,通过动态多尺度接触的耦合调控,实现了黏附(黏附力~3 N/cm2)和润滑(摩擦力~0.04 N/cm2)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该多尺度黏附机制对智能黏附材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年11月9日是第31个全国消防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八角湾实验室”)、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烟材院”)安全生产小组组织安全生产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由中科院兰化所组织的“11、9”全国消防日消防安全培训,并积极学习中科院兰化所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要求将本次学习成果传达到实验室每一位员工。
  10月27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八角湾实验室”)、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烟材院”)安全生产小组邀请消防大队孙厚军参谋在金洹实验室成功组织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主题消防安全培训,安全生产小组副组长吕文泉、安全生产小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了培训。
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2022年度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6月20日,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工委委员、经发科创局局长姚光磊,副局长赵玲的陪同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简称“八角湾实验室”)主任刘维民,八角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烟材院”)院长乔竹辉等一行走进烟台当地材料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走访调研。
​6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研究员受聘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仪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举行。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兼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院长严汝建为刘维民院士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
6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一行来到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简称“八角湾实验室”)建设现场进行调研,现场实地观摩建设情况。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赵玲等陪同了此次调研交流
中科院院士 刘维民:用先进材料 “润滑”提速经济发展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刘维民告诉记者,润滑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无处不在的摩擦使润滑成为永恒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润滑技术和材料在航天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但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支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润滑剂、润滑脂等核心材料,其相关设计理论、制备技术、应用技术等仍存在较多难题。
  如何才能持续推动、提升我国在高端润滑材料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为中国制造业和中国航天事业作出更多贡献?刘维民院士给出了他的解答。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6月17日,我国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我国空间站。9月17日,三名航天员完成在轨长期驻留和试验任务后,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中国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0月16日, 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2022年4月16日,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一类高度可控的表面改性方法,接枝的聚合物刷为表面科学和工程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但在湿环境下聚合物刷及引发剂层的机械耐磨性以及化学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构建一个坚固的引发剂层,接枝牢固的聚合物刷层是目前该研究领域的挑战。近期,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从摩擦学的角度出发,发展了一种高耐磨超润滑的表面聚合物刷接枝方法。
  黏附材料在工程材料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然而在高强度、高湿度(水下)的应用环境中(渔船、游船、划艇、潜艇等),水分子极易破坏胶黏剂的黏合界面,导致功能失效。市面上现有的大多数胶黏剂水下黏附强度低、耐水性弱,无法满足长期的水下应用需求。因此,开发具有较强界面黏合力、耐水性和机械耐受性的黏附剂是工程应用和技术领域的挑战之一。 
2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简称八角湾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烟台开发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赵玲,八角湾实验室副主任徐书生,烟台开发区经发科创局协同创新处处长张军等一行人前往八角湾实验室装备与材料研究中心的建设现场,现场视察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
12月10日,在烟台市科技局、开发区经发科创局领导陪同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一行前往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交流。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刘维民院士一行深入车间,先后调研参观了密封板块、换热板块等,听取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产品的工艺流程、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
​11月10日,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烟材院)与华大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华大中科先进聚氨酯材料联合实验室” 签约仪式正式召开。烟材院院长周峰、华大化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国平等出席签约仪式。
10月24日上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半岛分会)暨烟台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于烟台开发区金沙滩喜来登度假酒店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开放融合•共享共赢”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同步并行的“双引擎”会展模式,线下设1个主会场和3个平行分会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名誉会长杨柏龄,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军,烟台市政协副主席李京波等出席大会,烟台市副市长牟树青主持大会开幕式。

10月11日,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在兰州举行,隆重表彰奖励为全省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主持。省领导孙伟、李元平、王嘉毅、吴明明、郭天康,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出席。副省长张世珍宣读奖励决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王齐华出席会议。兰州化物所共有3项成果获奖。其中,石峰研究员等完成的“基于羰基构建与转化的含氮精细化学品合成研究”项目获自然科学一等奖,周峰研究员等完成的“离子型润滑添加剂的创制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一等奖,王晓波研究员等完成的“高端润滑油脂设计制备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9月13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简称省实验室)、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烟台研究院)与烟台天成机械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召开。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委员、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峰,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烟台市科技局副科长邹强,烟台天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冬等出席签约仪式。
8月27日下午至28日上午,在烟台市开发区经发科创局领导同志陪同下,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维民院士,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委员、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峰,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乔竹辉等一行调研了烟台天成机械有限公司、烟台宋和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领导与技术总工的带领下,调研人员一行深入工业产品制造车间、产品在线测试平台等,详细听取了相关企业的生产工艺状况、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并从风电设备回转支承润滑系统设计、润滑防护材料与技术、过渡磨损铁谱监测,提花机组运动系统关键部件表面工程防护、织物材料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出发,为企业科技发展建言献策,针对具体科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8月27日上午,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维民院士,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委员、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峰,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乔竹辉,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勇军等一行七人访问烟台大学。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张殿臣、校长段培永,副校长孙祥斌、李合亮出席座谈会,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8月28上午,在烟台市科技局领导同志陪同下,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委员、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峰、吕文泉副研究员、曹新建和郭杰博士等一行调研了烟台源农机械有限公司。在源农机械总经理李进敏的带领下,观摩了厂区内工业产品制造车间、产品在线测试平台等,详细听取了企业品牌与文化介绍和目前的生产工艺状况,深入交流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并从高性能密封橡胶材料设计、润滑防护技术研磨材料与技术、关键部件密封等材料与技术革新方面出发,为企业的技术攻关方向建言献策。
​       7月20日上午,烟台蓬莱区重点基建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烟台市中科化工新材料成果转化示范园区(蓬莱)项目开工仪式在蓬莱北沟镇举行,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乔竹辉受邀参加。蓬莱区委书记韩耀东、副区长程建军、区级班子成员、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各镇街党工委书记等领导同志共同参加了本开工仪式。
      ​7月20日上午,山东省举行今年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活动通过视频方式进行,省直有关部门和济南市有关负责领导等在主会场参加活动,各市设分会场。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省政协主席付志方等主要领导同志出席。集中开工仪式烟台分会场设在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建设现场,山东省副省长、烟台市委书记傅明先出席烟台市分会场并介绍全市项目开工情况,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峰研究员作为嘉宾出席开工仪式。
       7月1日,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活性成分分离分析关键技术研讨会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召开。会议召开旨在促进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驻项目的有序进行,加强项目团队与当地企业的交流对接,推动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来自相关领域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烟台市科技局、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开发区科创局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乔竹辉主持会议
       3月30日上午,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烟台研究院)推进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中科院院士刘维民、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峰,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李鹏程、烟台市科技局局长李勇军、烟台开发区副主任张绍鹏及市区相关负责同志,推进委员会全成员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烟台和兰州两地视频连线的方式。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表彰决定,授予14个集体“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称号,授予20名同志“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被授予“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人员,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维民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0年12月23日,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2021年工作计划讨论会在烟台召开。此次会议邀请院士、专家为2021年实验室的全面建设工作计划进行讨论交流,来自相关领域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主持讨论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彭孝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贺军、单忠德,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车先礼、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鲁东大学副校长邹海林等出席会议。
1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研究员调研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峰研究员、副院长乔竹辉研究员陪同调研。宋和宋公司总经理赵保华及相关技术负责人接待了刘维民院士一行。
2020年10月27日,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在烟台召开。邀请院士、专家对实验室组建方案进行论证,为实验室建设和全市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陈学思,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蒋庄德,国家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原副主任黎明研究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侯宏飞研究员、山东大学王继扬教授参加论证会。省科技厅厅长唐波主持论证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烟台市副市长张代令参加会议。
10月18至20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兰州分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交叉创新学术论坛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二届青年催化产学研创新论坛在山东烟台同期召开。来自院属单位和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企业家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两个论坛同期召开旨在团结凝聚青年科技工作者,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助力产学研交叉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7月23日,山东省实验室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烟台市召开。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烟台市副市长崔宗涛出席会议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的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建设选址、规划设计展示,考察了临时科研办公场所建设、团队引进情况。会上,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与烟台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政府分别介绍了省实验室建设举措、实验室筹建工作思路和进展情况。。
2020年8月6日上午,省委政研室(改革办)与省科技厅联合调研组,在市委政研室陪同下莅临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级实验室,调研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及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工作。
7月3日,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烟台研究院)组织首批入驻项目答辩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所长、党委书记王齐华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副所长周峰担任副组长,同时邀请中科院沈阳分院,烟台市、区两级科技局,基金投资公司相关专家等担任评审专家。会议采用烟台、兰州两地视频连线的方式。
5月30日上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齐华、周峰、王爱勤等三位研究员分别获得创新争先奖状。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大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该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项成果获奖。其中,张俊彦研究员团队联合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低摩擦固体润滑碳薄膜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晓波研究员团队与河南大学合作完成的“高性能节能抗磨纳米润滑油脂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兰州化物所为第二完成单位。。
11月10日,2019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19年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维民研究员获此殊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为刘维民院士颁奖。刘维民院士是我国航天航空润滑、材料磨损及合成润滑材料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润滑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在材料组分与结构设计、制备方法、摩擦学理论和实验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他率领的团队研制发展的高性能润滑材料与技术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高技术领域。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入选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院士,2016年入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这是描述信息
11月14日上午,山东省科协海智工作基地(以下简称“海智基地”)揭牌仪式在八角湾科创中心顺利举行。烟台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海涛、副主席韩长安、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赵玲、科创平台处处长刘镇秀、黄渤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副主任徐书生等同志参加仪式,共同见证海智工作基地设立。
9月13日,黄渤海实验室/烟材院人事教育部门举行2023年新入职员工和新入室研究生教育培训会。黄渤海实验室主任刘维民院士及各位领导参加会议,黄渤海实验室副主任徐书生主持会议。
8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峰、吴杨副研究员、马正峰副研究员以及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高新技术处处长于星圆、黄渤海实验室胡克苓副研究员一行赴烟台东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调研,并与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交流。
近期,西北工业大学齐卫宏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刘维民院士合作研究发现,镍纳米颗粒修饰缺陷二硫化钼能够形成光门控效应,可显著改善器件的红外光电探测性能。该发现可用于揭示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形成的异质结的载流子传输特性。相关研究成果以“A High Performance MoS2-Based Visible-Near Infrared Photodetector from Gateless Photogating Effect induced by Nickel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Research》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支持。
为深入了解骨干企业的需求,科技促进产业发展的状况,7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峰、吕文泉副研究员以及黄渤海实验室研究员姜金龙、主任助理邹强一行赴杰瑞集团考察交流。杰瑞石油装备集团副总裁李心成、总工吕亮等陪同调研。
7月24日下午,2023年第二期黄渤海实验室·睿智创新·企业家论坛在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G栋成功举办。本期论坛邀请了杰瑞石油装备集团副总裁李心成,实验室产业研究员杜洪彦主持本次论坛。实验室主任助理吕文泉为李心成副总裁颁发了“产业技术研究员”聘任证书。
6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化所”)与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黄渤海实验室”)组织召开“通用型润滑剂构效关系及功能集成材料研究”研讨会。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出席,兰化所所长周峰参加并主持会议。
6月15日至16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峰在烟台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深入合作企业烟台东星集团有限公司了解相关科技攻关进展情况。
这是描述信息
黄渤海实验室精密制造材料与技术团队在前期针对水凝胶结构设计和先进制造的研究基础上(Adv. Funct. Mater. 2023, 33, 2210395;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108845; Small 2023, 2206819; Chem Eng J. 2023, 457, 141268),近期以制备具有优异耐候性的超强水凝胶为目标,通过碱诱导去质子化和离子簇的解离与重铸,结合冻融循环制备了具有致密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该方法制备的PVA水凝胶具有高强度(9.64±0.5MPa)、可压缩性(负载物体超过其重量的约10000倍)、可回收性、耐多种溶剂性、抗冻性(即使在-40°C下也保持柔性和导电性)及诸多优异性能。
黄渤海实验室精密制造材料与技术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在前期针对3D打印构筑超低收缩率陶瓷的研究基础上(Ceramics International, 48 (2022) 10843-10851;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8 (2022) 864-871),近期以快速高效制备复杂结构功能化陶瓷为目标,受生物体布利冈结构启发,利用无机粘结剂为陶瓷骨架,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仿生布利冈结构的不同螺距角螺旋陶瓷催化器件,螺距角(α)分别为30 °、45°、60°、90°和布利冈螺旋状催化陶瓷,用于甲苯蒸汽的催化性能研究,在200 °C下获得的甲苯转化率分别为92.51%、92.46%、90.67%、78.51%、95.52%,证明了不同结构设计对于催化效率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西北工业大学齐卫宏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刘维民院士合作研究发现,镍纳米颗粒修饰缺陷二硫化钼能够形成光门控效应,可显著改善器件的红外光电探测性能。该发现可用于揭示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形成的异质结的载流子传输特性。相关研究成果以“A High Performance MoS2-Based Visible-Near Infrared Photodetector from Gateless Photogating Effect induced by Nickel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Research》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支持。
       二维材料层间以范德华力结合,这种弱的非键相互作用使得二维材料之间可以任意堆叠而无需晶格匹配,容易形成摩尔纹超结构(图1)。摩尔纹随二维材料层间旋转而变化,且与层间摩擦力密切相关,适当的层间旋转可以形成特定的摩尔纹,使得摩擦力近乎消失(摩擦系数小于0.001),实现层间超润滑。截至目前,二维材料形成的摩尔纹对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缺乏合适的理论模型,相关工作已成为二维材料层间摩擦力研究的前沿内容。
为加强核防护材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核防护材料与技术快速发展,在山东省科技厅指导下,由烟台市科技局、烟台市蓬莱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承办的“核辐照防护工程材料与技术研讨会”,2023年3月8日在烟台蓬莱召开。
八角湾实验室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技术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动态多尺度接触耦合协同调控的可逆黏附水凝胶材料(DMCS-水凝胶),具备可逆的、快速的、大跨度的黏附调控。该材料在分子尺度,基于水凝胶表面的去水化和水化导致黏附分子暴露和屏蔽,继而影响微观尺度的界面相互作用;在介观尺度,基于表面粗糙度和模量的可逆变化,进一步影响介观尺度的真实接触和接触速率。最终,通过动态多尺度接触的耦合调控,实现了黏附(黏附力~3 N/cm2)和润滑(摩擦力~0.04 N/cm2)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该多尺度黏附机制对智能黏附材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无机物通常不具备构筑生命体所需的良好柔韧性、可塑性和响应性。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可调机械强度或摩擦学性能的类生命材料(如自适应水凝胶)必须建立在轻而软的有机分子上。换言之,如果能够成功利用无机基元实现仿生软材料的构筑,必将是对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有力补充。因其不仅可为创造全新的“无机生命体”提供可行性,还能克服传统有机化合物易燃、有毒性和难以生物降解等缺点。
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6月17日,我国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我国空间站。9月17日,三名航天员完成在轨长期驻留和试验任务后,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中国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0月16日, 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2022年4月16日,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这是描述信息
为深入了解骨干企业的需求,科技促进产业发展的状况,7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峰、吕文泉副研究员以及黄渤海实验室研究员姜金龙、主任助理邹强一行赴杰瑞集团考察交流。杰瑞石油装备集团副总裁李心成、总工吕亮等陪同调研。
7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周峰、研究员徐书生、副研究员马正峰一行赴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访问交流。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黄渤海实验室)党务负责人姜金龙、副主任栾祥波等陪同前往。
7月24日下午,2023年第二期黄渤海实验室·睿智创新·企业家论坛在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G栋成功举办。本期论坛邀请了杰瑞石油装备集团副总裁李心成,实验室产业研究员杜洪彦主持本次论坛。实验室主任助理吕文泉为李心成副总裁颁发了“产业技术研究员”聘任证书。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黄渤海实验室与合作单位、开放课题承担单位全新的研讨交流模式,为推动生物材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做出更大贡献、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研讨会也为学术界、产业界和研究机构搭建桥梁,促进知识交流和创新碰撞,并为多方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为推进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黄渤海实验室”)和日照市莒县企业的产学研合作。5月25日上午,由日照市科技局党组成员、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徐若菲,莒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尹进华同志等一行20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渤海实验室考察学习。
为加强核防护材料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核防护材料与技术快速发展,在山东省科技厅指导下,由烟台市科技局、烟台市蓬莱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承办的“核辐照防护工程材料与技术研讨会”,2023年3月8日在烟台蓬莱召开。
  为深化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3月3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八角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一行五人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座谈交流。青岛开发区管委副主任李博,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部、投资促进部和开投集团相关负责同志参与座谈。
6月23日,烟台东星集团有限公司陈刚副总经理一行到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简称“八角湾实验室”)、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烟材院”)座谈交流。八角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烟材院院长乔竹辉,八角湾实验室主任助理马正峰等出席会议。
这是描述信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徐森苗团队一直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硼化反应研究,最近,该团队通过改造的CBL,首次实现了酰胺类化合物β-亚甲基的C(sp3)-H键硼化反应,产物的最高ee值大于99%。该反应具有非常广谱的底物兼容性,并能够实现克级反应,所获得的硼化产物可通过C-B键的立体专一性转化反应实现一系列光学活性的β-官能团化的酰胺类化合物
11月24日4时30分,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飞行约2185秒后,探测器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发起者、参与者、实施者。
  兰州晚报讯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在京召开,52位中国科技工作者荣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位,授予钟南山院士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共50位,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爱勤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维民,他带领团队完成的空间润滑油脂及固体润滑薄膜和涂层材料成功地应用于“风云”“天宫”“长征”等航天工程项目,他带领团队研制的我国首台空间摩擦学原位分析系统为准确获取模拟空间环境下润滑材料的物理化学信息提供了一种新颖可靠的分析测试手段,他带领团队设计的固体润滑材料随“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进行空间环境实验并成功回收
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抓“六稳”促“六保” 壮大发展新动能,其中提到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科创平台”的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和产业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创平台。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8月3日讯,以“工程材料前沿与科教融合发展”为主题的西部地区三个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前沿科学论坛,3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论坛旨在促进兰州化物所固体润滑、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开展广泛学术交流和深度合作。

学术报告

这是描述信息

 

地址: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300号

电话:0535-2607929

邮箱:1358645359@qq.com

 

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端

首页icp

发布时间:2021-01-26 18:02:18

Copyright © 2020 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青岛   鲁ICP备20033496号  鲁公网安备 37069302000520号